大发三快彩票官网

你的位置:大发三快彩票官网 > 新闻动态 >

邓小平有多厉害?多次抓到一手“烂牌”,出手时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发布日期:2025-02-05 11:38    点击次数:124

有媒体曾经总结过邓小平一生的十大爱好:抽烟、游泳、打牌、吃家乡菜、看足球赛、京剧、新闻联播、金庸武侠小说和散步做操。

喜欢打牌、看武侠小说和足球赛的他仿佛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爱好并不曲高和寡,如同大众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一些人。

他以打牌和游泳来证明自己的健康,通过武侠小说的平实来体现深入简出的邓小平理论。因此《邓小平文选》中基本没有长篇累牍的段落和文章,邓小平语录里面也都是简单易懂的大白话,用白猫黑猫等形象的比喻来使大众明白他的话。

邓小平的一生不能算顺遂的,甚至能用一手烂牌这种迷信的说法来形容。

16岁前往法国勤工俭学的五年内,邓小平基本奔波在挣钱养活自己和吸收革命理论的路途中,屡次被工厂解雇,学业也没能完成,只是从一个盲目求学的新生变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参加革命的几十年腥风血雨中,没有一位无产阶级领导者的道路是顺利的。邓小平在妻子刚刚难产而亡的时候领导百色起义,在刚刚作出成就的时候遭遇重大打击,他的心始终是坚韧的。

从土地革命开辟属于自己的根据地、抗日战争中在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三面夹攻中走出另外一条通天大道,再到刘邓大军扬名世界,第二野战军从渤海之滨横穿中国接连解放大西南和新疆西藏。

邓小平始终没有辜负自己引以为傲的军人身份,以军人的毅力挺过了外界无数的打击和灾难。

1975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双双病重,邓小平临危受命主持大局,他首先下手的就是几乎停滞的教育和科技领域。1976年是动荡和慌乱的,人民一下子失去了三位伟大的领袖和灵魂导师,整个国家都未曾从震荡的余韵中回过神来,邓小平已经一锤千金地定下了恢复高考的伟大决策。

1977年的冬天,全国570万考生走进了高考的考场中,已经关闭十年的高考大门再次面向全社会公开,迄今为止,高考都是我国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方式。

这一年的邓小平73岁,需要领导一个千疮百孔、丧失活力的中国重新走上强国富民之路。内在的混乱局面刚刚平息,国外的紧张局势却没有丝毫瓦解,发展民生的同时还要巩固国防,面临着内忧外患的重大危机。

古语说富国强兵,军事力量的提升是国家实力上升的重要根基,那么科技和重工业的发展是重中之重。

所以1978年的邓小平在苦苦寻找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广泛走访了日本、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从周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得到中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启示。

年初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振聋发聩,“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的论述传进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东北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把日本将钢材压成如纸张一样轻薄且能在上面绘制彩色图案,用手轻轻一拉就能打开的情况时,我国的钢材生产尚且只能满足制作厚重的钢板,而且竟然生锈。

短短十五年的时间,日本的钢材产量翻了4倍,中国却几乎没有什么增长,巨大的差距之后隐藏着一个国家的心酸和悲哀。于是邓小平在访问日本政界名流之余,时刻不忘自己到日本寻求现代化的改革取经任务。

他到日本的松下、新日铁和新干线高铁上参观体验,向日本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实干家取经,抛开一个大国领导人的架子,请求他们到中国投资、帮助中国工业实力的发展。

1978年以前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18个村民在村长的带领下签了一份责任状,以“包产到户”的责任生产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同时也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改革开放的重大序幕。

1979年的小岗村遭遇旱灾,包产到户的村民们却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反向大幅增长,比此前翻了十几倍。1983年初的时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曾经吃不饱、不想干的日子再也没有出现。

对深深见识了农村群众生活条件的邓小平来说,有些成果并不是西方国家所独有的生产方式。只要加以社会主义颜色的“涂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方式也能为中国所用。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关涉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按照邓小平的话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因为思想解放了,才能有经济特区的出现。

广东省委就本地紧靠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向中央申请政策的时候,邓小平给予了大力支持。虽然中央给不了资金补助和扶持,但可以给政策,让他们自己去杀出一条血路,划出的地方就叫做特区。

邓小平是一个有气魄有担当的领导,从不会居高临下地要求地方官员进行改革,而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去做那个兜底的人。

因为他始终讲究“实事求是”,靠实践对实验进行检测,改革开放始终在他的倡导下大步地往前闯,出了问题他兜着,遇到不对他也会反思。因此他才能坚定地表示改革开放退不回去,谁搞倒退人民就会打倒谁。

这一点不仅经过了国内成果的检验,也从国外同期两个十分著名的改革领导人身上体现出来。

1979年英国首相改任为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个从小时候上学期间就只坐在第一排的女性对陷入经济危机的英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税制、私有化、削减文职官员和国家福利,尽管英国的贫富差距因此而进一步加大、社区也出现了分裂,但撒切尔主义终究带领英国走出了经济滞胀,使通货膨胀率从22%降到了4%。

此前已经谈判拉锯了15年而毫无结果的马岛主权归属问题,撒切尔一声令下,英国皇家海军便赢得了战争的胜利,铁娘子的强硬作风也为世界所瞩目。马岛战争的胜利成就了这位有着钢铁意志的睿智女性,也让她对继续霸占香港产生了更大信心。

可以她遇上的是被毛主席称赞为“绵里藏针”“钢铁公司”的邓小平。英国谈判代表在香港问题上的咄咄逼人和在香港的经济金融方面制造的重重阻碍都被邓小平一一化解,最终的结果就如同撒切尔在人民大会堂门口那著名的一个跟头,为邓小平赢得了世界范围内“外交高手”的盛誉。

邓小平唯一一次接受西方电视媒体的专访中,美国电视台主持人华莱士针对中美关系、中苏关系、台湾问题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等方面提出了20多个问题,邓小平在谈笑风生之间展现了中国领导人的超人胆识和智慧,他的发言一度成为世界舆论的中心话题。

1981年美国著名的政治改革家里根入主白宫后,也对陷入通货膨胀的美国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多数的方式都与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差不多,结果也大同小异。在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社会表现中,美国成功恢复经济高速增长,并对苏联形成了这方面的战略优势。

然而撒切尔和里根下台之后,他们原先实行的经济政策很快就被后来者彻底推翻。风靡一时的主义变成了历史,享誉盛名的改革家成为被拍死的前浪,撒切尔和里根的成功都只是特殊背景下的临时对策,制造出临时而部分的繁荣,终究还是有另一部分暴露在繁荣之外,无法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繁荣,这是他们作为国家领导者的失败。

美国以及其热忱的态度和中国建交,邓小平应邀出访美国,在短短一周之内进行了几十场公开讲话,被美国媒体评价为“刮起了一股邓旋风”,他犀利把握国际形势、冷静直白地讲话给世界各国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中美关系刚刚进入蜜月期、而美苏两国尚处于冷战巅峰状态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主动抛来橄榄枝,数次在公开场合表达想同中国和好的意愿。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中越两国展开长达十年的两山轮战,美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地插手我国的台湾内政,邓小平却在关键时刻作出了裁军百万的重大决策,国内秘密进行的地下核长城修建工程也被叫停。

这份魄力举世罕见,也让苏联看到了同中国重新建交的美好未来。尤其在苏联江河日下、逐渐紊乱的社会体制改革对比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如同鱼跃龙门,实现了质的转变和飞升。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以“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为开头在报纸头版上面刊登领导人去世的消息只有两次,第一次是1976年毛主席的离世,甚至让全国人民都陷入了恐慌,仿佛看不到中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当这个消息第二次出现的时候,人民已经完全没有曾经的慌乱无措,对未来也不再迷茫,只有满满的怀念和感激。

不能说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如果没有邓小平的魄力和手腕,不一定会存在如今的繁荣局面。

1997年,邓小平离开了,人们在悲伤和怀念中打开了收音机,缓缓地播放着“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时候的人们不再害怕、不再畏惧,因为所有人都已经清楚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是发展中国的真理。斯人已去,被改革开放改变的世界经济格局仍然在持续影响着世界。

人们常说,毛主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两位在新中国领袖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伟人,为国家创下的功绩影响至今。